开发团队

开发团队

UM TEAM

ABUIABACGAAg8bnOhAYo6L2zgwMwywQ4iAM

Universal Mechanism,简称UM,是一款来自俄罗斯的大型通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既能模拟多刚体系统,又能模拟多柔体(刚柔耦合/混合)系统。UM软件提供了一系列用于机械、铁路、单轨、磁浮、汽车、履带车、油气钻井、航空航天、核工业和机器人等行业的专业模块和工具。UM软件的创始人是俄罗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计算科学家德米特里·波戈列洛夫教授(Prof.Dmitry Pogorelov)。他于1979年从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获得理论力学博士学位,其导师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洪堡奖金获得者Prof. Vladimir Beletskiy1930-2017)。他曾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访学多年,回俄后在布良斯克国立技术大学(Bryansk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又译作布良斯克国立理工大学、布良斯克国立工程工艺大学)任教至今,主持创建了计算力学实验室(www.universalmechanism.com, www.umlab.ru),并任首席科学家。

UM软件开发团队成员有:Dr. Gennady MikheevDr. Roman KovalevDr. Vitaly SimonovDr. Vladislav YazykovDr. Alexandr BuyvalDr. Alexey SakaloDr. Oleg DmitrochenkoEng. Dmitry AgapovEng. Ekaterina KrugovovaEng. Nikolay LysikovEng. Nikolay KulinichevEng. German IshkhanovEng. Vladimir YampoltsevEng. Pavel SkachkovEng. Mikhail GavrilenkovEng. Elena BartulevaEng. Alexander RodikovEng. Sergey Tomashevskiy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UM HISTORY

ABUIABADGAAguqTyhAYo7KLlogMwiQg4jQw

UM软件的创始人Dmitry Pogorelov教授,生于1953年,现为俄罗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计算科学家。1979年,他毕业于前苏联顶级的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学力学系(该系盛产数学家),获得数学与物理学博士学位,时年26岁。他在莫大学习期间,师从Vladimir Beletskiy教授(1930-2017),研究天体运动学和动力学。Beletskiy教授是国际上有很大影响力的物理学家,毕生致力于航天器动力学、天体动力学、机器人学和非线性混沌研究,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和9部专著,获得德国洪堡奖金,获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其对前苏联及俄罗斯航天事业的贡献相当于我国的“两弹一星”元勋。自莫大毕业后,年轻的Dmitry决定出国深造,他选择了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加入了Verner Schiehlen教授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团队。多体系统动力学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人类社会生产实际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它结合了古典的刚体力学、分析力学和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Verner Schiehlen教授本人是这个领域的鼻祖和权威之一,长期担任欧洲力学学会主席和《多体动力学》期刊的主编。在这个团队,Dmitry将其所学的数学和力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这些工作涉及机械、航天、铁路、磁浮、汽车和履带车等多个行业领域,这些经历对他后半生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深远。Dmitry深厚的数学力学功底使得他的研究工作都非常出色的完成,深得Verner Schiehlen教授赏识,也正是在他的建议下,Dmitry于1985年开始了UM软件的开发。在当时,国际上已经有十多个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其中有个别已经开始商业化,而到今天,发展差异却很大,善终者寥寥。在留学生涯结束之际,Dmitry谢绝Verner Schiehlen教授的再三挽留,决定回到他的祖国,回到他的故乡,布良斯克。

布良斯克市位于莫斯科西南方向约380公里,靠近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隶属俄罗斯联邦中央联邦区,是布良斯克州的首府所在地,现有城市人口约42万。布良斯克在二战中曾被德军占领,整座城市几乎成为废墟,1944年获得解放,而后重建,有着“英雄城”的称号。今天的布良斯克不仅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钢铁和机械制造中心之一,拥有许多大型工厂,涵盖机械制造、金属加工、铁路机车、铁路货车、内燃机、汽车、平地机、农业机械、化工、电气和电子等产业。布良斯克主要有两所大学:布良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和布良斯克国立大学,前者以理工科见长,后者是综合性大学。Dmitry选择了布良斯克国立技术大学,他坚信在这里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为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确,他的到来为这所古老的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焕发出生机。在布良斯克国立技术大学校史上记载着:“1995年,随着一个全新学科机械系统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的创立,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创始人是数学和物理学博士Dmitry Pogorelov。他和他的博士生一起开发了可用于机械系统、铁路机车、公路汽车和履带车辆动态仿真计算的Universal Mechanism软件,该软件可以快速创建多自由度的刚体和柔性体的混合动力学模型,自动生成系统的微分-代数方程,采用国际先进的算法进行求解,在国内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并迅速应用到各个行业。这个软件目前已推广到欧洲、亚洲、美国和澳洲的企业和大学。例如,团队还和俄罗斯联邦原子能机构等单位开展过机器人相关项目合作。2005年,学校创建了一个名为计算力学的科学实验室,Dmitry Pogorelov为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吸引了更多的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其中,加快了软件开发进度,拓展了应用领域,团队和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强。”

  • 1985年:启动开发计划;

  • 1989年:发布UM1.0,用于一般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

  • 1991年:增加子系统功能,开始研发铁路车辆模块;

  • 1993年:增加铁路车辆模块;

  • 1998年:开始用于Windows系统;

  • 2003年:发布UM2.0,增加多变量计算模块和并行计算模块;

  • 2004年:增加刚柔耦合分析模块,开始研发履带车辆模块;

  • 2005年:发布UM3.0,增加一维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块和散粒体模块;

  • 2006年:发布UM4.0,增加三维列车动力学模块、公路车辆模块、轮轨磨耗模块、履带车辆模块和控制模块;

  • 2009年:发布UM5.0,增加三维自动接触模块;

  • 2010年,发布UM6.0,开始研发铁路车桥耦合模块;

  • 2011年:增加铁路车桥耦合模块;

  • 2012年:发布UM7.0,增加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模块和单轨列车模块;

  • 2015年:增加传动系模块;

  • 2016年:发布UM8.0,增加柔性轨道和柔性轮对模块,开发了CONTACT接口;

  • 2017年:增加磁浮模块,柔性轨道拓展到单轨和磁浮;

  • 2018年:单轨列车和磁浮列车支持外部导入柔性轨道梁;

  • 2019年:全新的车轮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分析工具;

  • 2020年:全新的图形内核、增加场景模块;

  • 2021年:发布UM9.0,全新的钢轨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分析工具、增加气动模块;


中国用户

中国用户

UM USERS

(排名不分先后)

  •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铁道工程研究所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系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轮轨关系与振动噪声研究所

  •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设计部

  •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土木工程学院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系统结构室/轨道部开发中心新产业开发部

  •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轻轨交通研究院

  •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与测评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石家庄铁道大学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车与线路研究所

  •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系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基础仿真部

  •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学与强度课题组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部

  •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道路桥梁工程系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部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机车车辆研究所

  •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

  • 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防交通研究所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磁浮事业部

  •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 国防科技大学

  • 深圳技术大学

  •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浙大城市学院

  • 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 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 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